尽调干货,投资机构怎样进行尽职调查(CDD)?

来源:创投名堂 日期:2021-06-01

最近手下好几个标的同时进入CDD(商业尽调,以下统一称CDD)阶段,发现企业家都是第一次面对CDD,对投资尽调既陌生又害怕,向我们咨询了很多问题。比如,尽调过程会访谈什么人、什么机构,了解哪些东西?投资机构除了访谈、通过市场调研机构查找市场数据,还会有哪些步骤、工作?如果CDD聘请第三方机构做,(外加Buy-side FA、LDD、FDD提供各自领域的服务),投资团队的价值体现在哪里?

201405161445329346 首先在这之前,我们要清楚投资机构进行CDD的重点是什么?知道重点,才能逐一打破。(虚构的案例,数字不一定精确,过程也有所简化,杠精勿扰)。干货,建议点赞+在看。

尽职调查的重点:确定投资逻辑

假设我们现在在考虑投资一家快消品公司,比如卖电动牙刷的公司。

那首先我们要判断这个投资项目的核心是什么?

从技术角度来看,电动牙刷生产大部分依赖代工厂生产,公司自己主要负责产品原材料挑选、外形设计、营销推广以及销售。这并不是一个吃技术的项目,可替代性强。那么这个项目的重点在于销售渠道和营销推广,这点足以初步判断未来能否足以快速扩张。

从行业角度来看,电动牙刷行业应该是一个快速成长的行业,过去三年增速非常快,而且目前国内渗透率相比发达国家还比较低,所以判断未来3-5年还可以保持较快增速。

从市场份额和竞争角度来看,目前头部竞争者有3-5个,前5企业的市场份额在50%-60%的水平,集中度尚可,头部企业还有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的空间。而标的公司现在排在第5名左右的位置,过去几年获取市场份额非常快,初步判断未来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。

所以根据以上三点,可以初步判断,这是一个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的故事,市场规模在长,头部企业还没到互相打架的激烈竞争阶段,要么继续随着整个行业增长,要么抢占小企业的市场份额。

再看标的公司本身表现,过去几年的收入增长速度如何?假如整个市场在以60-70%的速度增长的话,公司是不是增长速度达到了70%以上,高于行业平均增速?过去几年的增长主要是价格驱动?还是销量驱动?如果是销量驱动,具体是哪些原因?是因为进入的商超变多?渠道下沉,从一、二线城市打进了三、四线城市?还是开拓了电商渠道,然后销量越来越好?还是花了很多钱打广告,请了大明星,所以销量骤增?

根据具体的原因分析,那就可以判断未来3-5年,这种销量增长的方式是否可以继续实现,以及增速是否会减缓。再对比竞争对手过去几年的打法,以为未来的策略重点,结合分析,这个就可以协助判断上面讲到市场份额的时候,标的公司的市场份额是否能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。

接下来再看标的公司的成本结构:

1、毛利往上就是营业成本,那么看看这个公司的成本组合到底是怎样的,因为是依赖于代工厂,那么这个成本应该是相对固定,可能未来随着生产规模的做大,经济规模效应没有自己自建产线的模式来得明显。原材料,比如刷头,手柄,电池等,如果是标的公司自己采购,那可能议价能力可以有所增强。所以总体看下来,未来成本占收入的比重是否可以下降?当然也有可能因为竞争加剧,导致成本上升但是售价反而下降,那么毛利率反而会变小,但鉴于上面提到,现在市场属于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,所以这种可能性比较小。

2、营业成本往上是销售成本(包括广告),管理成本,研发成本。针对每个成本去拆分,销售团队预计未来的人员需求?广告需求是随着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,需求越来越大(当然也有可能是随着品牌深入人心,需求越来越小)?管理成本是否相对固定?研发成本是否较小,占收入比例也相对固定?所以综合下来,销售成本这一块占收入的比重,是否也有机会下降或者维持不变?

所以根据以上几点,可以看出,标的公司未来的收入增速如何,成本结构是否有机会进一步优化,从而提高利润率?

所以通过以上的分析,有可能得出的一个潜在投资逻辑就是,这是一个快速增长的行业,标的公司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,从而增加收入,并且利润率有机会进一步提高。也可以通过净利润的增长,收获不错的投资回报率。如果公司的现金流稳定,那还可以通过运用杠杆,进一步提高内部收益率。

投资逻辑确定了,那接下里就是要通过尽调,也研究上述的我们所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。上面做的假设包括:

1、行业快速增长

2、市场集中度中等,目前及未来几年竞争不会太激烈

3、标的企业有望进一步获取市场份额

4、标的企业获取市场份额的方式包括 1)和更多的经销商合作,从而进入更多的KA / 商场;2)进一步运营电子商务渠道;3)采用新零售渠道,比如阿里巴巴的零售通;4)渠道下沉,进入三、四线城市

5、标的企业的成本结构可以进一步优化

6、标的企业的历史现金流强劲,而且未来预期继续这样的态势

201405161445329346 确定了如上假设之后,那我们就要通过尽职调查来一个个验证。除了第5点和第6点是要通过财务尽职调查来确定之外,第1点到第4点都是要通过CDD/商业尽调来验证的。接下来逐一回答大家的问题。

尽调过程会访谈什么人、什么机构,了解哪些东西?

针对行业增速、未来发展情况、市场集中度、标的企业未来市场份额获取预测和获取方式,可以通过访谈以下机构和人来判断:

1、公司管理层。他们是这个行业的资深人士,所以对以上问题会有很深入的见解

2、竞争对手,这个很敏感,项目团队自身可能不适合直接去接触,但是可以让CDD advisor代为访谈

3、公司的渠道商,比如KA/商超,电子商务平台的相关负责人等等

4、公司的经销商

5、公司的销售团队负责人

6、让CDD advisors去做消费者调研

7、行业内专家 / Industry Expert

8、等等



针对标的企业的成本结构,可以访谈以下机构和人来判断:

1、公司的原材料供应商

2、公司的采购团队负责人

3、公司的OEM代工厂

4、公司的管理层

5、公司的财务团队

6、等等



针对标的企业的现金流状况,可以访谈以下机构和人来判断:

1、公司的管理层

2、公司的财务团队

3、等等



除了访谈、通过市场调研机构查找市场数据,还有哪些步骤、工作?

具体工作和步骤包括:

1、访谈:1)确定访谈清单;2)联系访谈对象,确定访谈时间;3)准备访谈问卷;4)进行访谈;5)整理访谈记录。

2、跟CDD Advisor共同工作:1)前期沟通尽职调查的重点;2)过程中定时开会沟通进度和发现;3)收到CDD advisor的尽调结论并与之讨论,提出修改意见;

3、其他工作:1)整理以上CDD的分析结果,放到内部投资委员会材料中(Investment Committee Memo);2)根据CDD的结论,调整金融模型相关参数

等等

201405161445329346 CDD聘请第三方机构做,投资团队的价值体现在哪里?

看到这里,相信你也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了。投资团队的价值就是确定投资逻辑,然后找出尽职调查的重点,安排CDD advisors去深挖这些点,给出有用信息,投资团队通过结合FDD、LDD等其他尽职调查的结论,综合考量,最后做出合理的投资判断。

以上只是提供一个思考的思路,纯粹作为一个例子用于讲解,所以具体细节可能会有遗漏或者错误,欢迎各位行业内资深人士指正和建议!

首页
电话
短信
联系